<aside> 💡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aside>
当年听这首歌,觉得它所描绘的香港是如此亲切、浪漫,令人充满向往。时至今日,偶尔还是会想起这个旋律,并不自觉地哼唱。不过,在公开场合似乎很久很久没有听到,而歌词中的这个问题则随着时间流逝变得越来越严厉。
又见李嘉诚
公平地说,海风的吹拂是充满爱意也好,是杀气腾腾也好,它和香港的相爱相杀远不止五千年。这么多年背靠着对它漠不关心的陆地,面朝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它可曾有漂洋过海的梦想呢?我们只知道,时间齿轮转动到1842 年时,香港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一百八十年里,它曾短暂地被称作是“李家的城”。
那是我第二次听说李嘉诚。第一次是听到他因卖塑料花起家的遥远故事。那个故事价值千金,可惜多数人除了一声感慨,什么也没有做,比如我。
第三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因为黄台之瓜。我那时觉得这老爷子真是倔强又博学。如此生僻的典故,竟用得如同家常。
这些年来,他似乎一直在卖这卖那,人们或许也习以为常了。但他第四次成为舆论焦点,是因为卖港口。
这么大的生意,我们普通人其实挺难想象的,我连个街边商铺都不曾拥有,遑论这跨越洲际的复杂业态。但若要简单起见,肯定是对未来不太乐观。近年来中美频繁摩擦,就算不认字大概也听说川普要对巴拿马运河下手了。
川普拥有两个杀器,一是他翻云覆雨的乖戾性格,二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而李嘉诚虽被称作超人,但终究只是个风烛残年的老爷子。我不能想象他如何与川普对抗。
川普这么爱咋乎,说不准是个色厉内荏的怂货。不过,在风险评估的角度,李老卖 出港口恐怕是最佳策略。除了军事威胁,理论上贸易战一定会抑制港口盈利能力;如果届时巴拿马对中国船只打劫式课税,而港口仍在李嘉诚手里,他必然免不了又一通义正辞严的指责。
谁给谁撑腰?
就算卖港口是个愚蠢的商业决策,这不也是他自行承担后果吗?为什么某报连篇累牍,口诛笔伐,竟然欲罢不能了呢?也许是媒体作为武器变钝了,也许是 wg 已远,刀笔吏无从习得真传。总之这番歇斯底里的叫骂,没有骂醒数钱的李超人,倒是催眠了一众爱国贼。
如果我们认为巴拿马真是中国资产,因此李嘉诚有义务代表祖国守护好这块资产,那就应该有实际动作,给他确定以及肯定的担保,而不是让他仅凭着爱国热情,赤手空拳与帝国抗争,以及迎接几乎不可避免的牺牲。
(此前驻美使馆曾就贸易战表态,称无论关税战还是任何形式的战争,我方都愿意奉陪到底。这个颇具威胁性的表达,似乎各方有意无意地回避了,美方并未有直接回应。基于这样的姿态,在川普在港口问题上大放厥词时,中方本可以果断接招。)
有个阿凡提的故事是这样的:女儿被老公家暴,哭着回娘家求安慰。结果阿凡提将她再打一顿,然后逐出家门,让女儿给女婿传话:你要是再打我的女儿,我就要痛打你的老婆。
一个冷静的旁观者(AI)是这么看的:
综合来看,李嘉诚出售港口的最合理解释是在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对地缘政治压力的战略选择。从商业角度,他抓住了高位套现的机会,优化资源配置;从地缘政治角度,他避免了被中美博弈进一步牵连的风险;从个人角度,他为家族企业和自身遗产做了保守而理性的安排。这种决定既体现了他一贯的“超人”商业智慧,也反映了其对当前国际局势的现实妥协。 尽管中国方面指责其“见利忘义”,但作为商人,李嘉诚的首要职责是对股东和家族负责,而非承担国家战略角色。他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43个港口,既是对特朗普压力的回应,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提前布局。这一决策虽引发争议,但从其个人和企业立场来看,逻辑清晰且务实。
消息称,“长和集团明确保留中国香港、深圳及内地的港口资产,显示其战略重心可能正在向更稳定或更具增长潜力的区域转移。”不过,这无法平息大国的愤怒。
臆想的情节
世人并不知晓李家与官方之间的交易细节。我们只看到李的否认和围观者绘声绘色的描述。旁观者并非交易方,其观点没有可信度。耐人寻味的是,被想象出来的交易对手却只有态度,从来不讲事实。 如果官方出面来说明李家深受皇恩,那么所有的愤怒都可以理解。不过又引出一个新问题:若是存在交易,那么这些交易竟是没有附条件的吗?
合理的推测就是不存在人们想象的那种交易。改开之初双方的需求是明确的,李需要商机,官方需要改开的样板(就象如今的互联网平台中要打造一些标杆案例来吸引更多商家进驻一样)。因此在宏观上,大家各得其所,都达到了彼此的目的。但若是在这交易中产生了不该有的过份期待,只要未在合同中载明,便一律都是无效的。
事易时移,李嗅探到危险气息后有序撤退,其实也无可厚非。尽管在商言商,他还是为彼此留了些体面。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李能够全身而退,并不是因为交易的公平性,而恰恰是因为他警觉的动物本能。
除了黄台之瓜的典故,李嘉诚想必对卢作孚也有所耳闻吧。
还有一个活生生的案例。马斯克作为一个商业奇才,已经红遍了大半边天。但是他过于热衷政治,和川普几乎穿上了同一条裤子(自称是直男间最伟大的爱),结果弄得不仅民怨沸腾,而且在国际上也遭到大范围抵制。虽然股价或许还有机会反弹,但这个污点在他身上已经不可能抹除了。
一勺烩虽然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但显然有悖于现代文明的取向。所以大家还是各自安好,就别去戳人家脊梁骨了。据说,李超人在多国赞助的公共设施都有冠名,唯独在中国的没有。他的解释是“以后拆起来麻烦”。
对于中文媒体汹涌的讨伐,他的回答是十个字(但我可能记得不准确):
<aside> 💡
本来无所住,心安是吾乡。
</aside>
卢作孚(1893-1952)简介
卢作孚,中国船王。抗战期间(具体说是宜昌保卫战期间)冒着日机的轰炸抢运国军各类人员一百五十多万人,各种物资一百多万吨,被史学家盛赞为“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撤退”。1950 年拒绝民国政要赴台邀请,拒绝好友赴美邀请,放弃留在香港发展,带着价值 1.16 亿美元的18 艘远洋货轮回到大陆支持新中国发展。
1951年“三反、五反”期间,他跪在批判台上泪如雨下:“我一生诚信经营,没害过人”。跟他回大陆的经理和船长大多数被枪毙,卢作孚也在 1952 年自杀。
经向豆包查询,无证据表明卢作孚后来得到正式平反。
用一首80年代的诗来结尾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
——献给我的北方妈妈 by舒婷
我钉在
我的诗歌的十字架上
为了完成一篇寓言
为了服从一个理想
天空,河流与山峦
选择了我,要我承担
我所不能胜任的牺牲
于是,我把心
高高举在手中
那被痛苦与幸福
千百次洞穿的心呵
那因愤怒与渴望
无限地扩张又缩紧的心呵
那为自由与骄傲
打磨得红宝石般透明的心呵
在各种角度的目光的投射下
发出了虹一样的光芒
可是我累了,妈妈
把你的手
搁在我燃烧的额上
我献出了
我的忧伤的花朵
尽管它被轻蔑,踩成一片泥泞
我献出了
我最初的天真
虽然它被亵渎,罩着怀疑的阴云
我纯洁而又腼腆地伸出双手
恳求所有离去的人
都回转过身
我不掩饰我的软弱
就连我的黑发的摆动
也成了世界的一部分
红房子,老榕树,海湾上的渔灯
在我的眼睛里变成文字
文字产生了声音
波浪般向四周涌去
为了感动
至今尚未感动的心灵
可是我累了,妈妈
把你的手
搁在我燃烧的额上
阳光爱抚我
流泻在我瘦削的肩膀
风雨剥蚀我
改变我稚拙的脸庞
我钉在
我的诗歌的十字架上
任合唱似的欢呼
星雨一般落在我的身旁
任天谴似的神鹰
天天啄食我的五脏
我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
那篇寓言
那个理想
即使就这样
我成了一尊化石
那被我的歌声
所祝福过的生命
将叩开一扇一扇紧闭的百叶窗
茑萝花依然攀援
开放
虽然我累了,妈妈
帮助我
立在战线的最前方
1980 年 10 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