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business

Keep的用户体验为什么如此任性

person wearing orange and gray Nike shoes walking on gray concrete stairs

Keep是中国第一的健身APP,在香港联交所HKSE上市。初时藉藉无名,突然被炒上了天,市值增数倍。它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会员费+叠加的“畅练卡”收费+前述收费不能覆盖的课程收费+实体徽章+自营健身器材和商品售卖。

我觉得Keep这个公司,它的用户体验做的真的是很特别。

有个APP,但是不独立

早先买了他们家一只手环。应该不太会有歧义吧,一个人锻炼时戴手环,无非就是想看自己锻炼过程当中的表现和心率变化。虽然我们也知道这个心率并不准确,只是个参考。但是人就是这么感性却又盲目地追求“量化”,希望看到一些直观的数字化的表征。他让我们觉得自己对于锻炼过程有某种掌控感或者是成就感。

但是,你不可能在锻炼的同时一直盯着小屏幕,所以这个查看的操作应该是动作间隙或休息时段。这应该算是一个合理的需求。但是,早期的keep手环是没有这个功能的。你休息的时候,它比你更快地进入休息状态,不提供任何有效信息。而你再动起来,无法查看数据时,它就会鲜活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抱怨被人反馈给厂商了,后来有一天突然发现他更新了。在休息的时段,终于可以看到心率了。

我就暂且不说 keep 每次更新 app 都会让人找不到北的这个传统戏法了。因为单位有 keep 的团队版,这就带来一些额外的烦恼。因为这个团队版能够支持团队的PK赛,本身还有点意思。但 pk 要用到一个量化指标,那就涉及到积分。而keep积分的方式,是严重地向跑步倾斜的。当然跑步的人很喜欢这种被偏爱的感觉,可是不常跑步的人就会很反感。

当然,走路也能够积分。可是,Keep这个积分呢,它是要你绑定微信运动,然后它去读取微信的步数,再换算成你一天的积分。听起来也还好?可是这个操作是不能在keep应用端完成的,你得去 keep 的微信小程序里面去操作才行。

某种意义上来说,Keep的这个APP的就不具有独立性,他必须要有这个微信小程序配合,才能够完成团队PK的功能。这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即使我走路的时候开着 keep, 它也无法把这个步数转化成积分。你还是要看微信运动统计到的是多少。现代版的郑人买履,“宁信度,毌信脚”。

电视端,让节奏慢下来?

还有一个发现是,keep 的电视端跟手机端的节奏是不同的。因为我过往主要是练手机端,对这个节奏非常熟悉了。可是有一天我尝试电视版的时候,发现他在人声发出指令以后,要等一会儿才开始计数。

举例来说,如果这个动作是仰卧风车,那么当他喊完“321,开始!”之后,我完整地做一次仰卧风车,在准备做第二次时,它才开始计第一次的数。这个逻辑很明显是特意设计出来的,但是我无法理解这么设置的理由是什么,难道说练习者在客厅看电视,然后跑到阳台上去练吗?

在 Keep的品牌故事里,创始人王宁自己是一个健身爱好者。当时国内缺乏这样的应用,所以他开发了keep,经过一番运作呢,也成功地登陆了香港联交所。但从这些用户体验来看,他很明显是不用keep的。

收费,咄咄逼人

想起这些,是因为早上刷朋友圈时看到有人吐槽 keep 为了收费设置了太多限制。这个我早就注意到了。几年前一直在练的一个官方课程突然有一天开始只对付费会员开放。

我后来充值了会员,还跟练了一两次直播课的回放。可是没几天,这个直播课对会员也不开放了,你得再买一张“畅练卡”。

但是说这些并不是想要去批评,而是觉得其实创业也不见得真的要那么投入。用户体验也没那么重要,主要还是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进入到一个不错的赛道,一切就自然发生了。

可惜了,那么好的时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