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Reading

读诗-李商隐《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李商隐

哇哦,义山老前辈这首诗味道有点辛辣,也是我所读唐诗中第一首夹杂英文字母的作品。商隐兄,你可是相当前卫啊……哦不,似乎不是这样,准确的原因是某些汉字或其组合不宜在互联网时代出现。哎,汉字自己可是没有半点动机的呀。

历史告诉我们杨广是个大昏大暴之人,完全不值得同情。不过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犯下弑父罪行,目的还真不仅仅是为了南游痛快,事实上这个隋炀帝是颇有一番抱负的。尽管中国人历来喜欢毁尸灭迹,但至少大运河留下来了。对民力民心耗费无度,才招致了最终被缢身亡的结局。不过也请注意,并不是农民YJ颠覆了他,而是他的身边人借势借名把他做掉的。

(据百度知道:隋炀帝是被令狐行达用练巾绞死的。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 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 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杨广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 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杨广欲饮毒酒自尽,叛军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时年五十岁。)

中国经历了这么些朝代,向来鼓吹君权神授,但其实从第一位皇帝赢政开始,就留下了“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的优良传统。彼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学兵法仍然不大行(却照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围观始皇辇驾时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在祸从出口、人们道路以目的当年,单凭他敢说出这样的话,不是个大傻子,就得是个大英雄吧。

若非梁静茹穿越千年给了杨广不着边际的勇气,他应该不会这样招摇过市、楼船旗舰地南游,却不搞搞JY?这是要与民同乐,还是自信威仪天下,没人敢对他有非份的想法?读到此处,我不得不再次启用百度二次确认刚刚学到的历史知识。好吧,他的确不是在南游途中被刺杀的,所以这句商隐先生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呢?也许跟下一句对照起来看会有点着落。

九重谁省谏书函?杨广是如此刚愎自用,以至于人家劝他少游一趟,让百姓稍微休整一下都会招来杀身之祸,与此同时他完全不担心百姓对他礼尚往来。总之就是昏聩嗜血同时又无所畏惧的一个坦荡人。不过历史证明他其实胆儿根本没那么肥,只是毫无理由地相信自己这个皇位能比前任稳当,所以对危险完全没有感知而已。真出事儿时,和凡人一样先万念俱灰、后屁滚尿流。

春风举国裁宫锦。没人顾得上去行刺,因为他们被强令要裁织宫锦。这宫锦是广哥南游时要用的,用量超大,产能不足,所以得举国同裁。那么春风何由而来呢?有人说是呼应前文“乘兴”,道出了他游玩时节,也暗含播种季节不让农民干正事的谴责。不过我倒觉得,商隐同学大概是读了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讽喻杨广阵势之大,君威之盛,以及百姓四脚朝天忙不过来,所以对人间并无义务的春风也看不下去,自动加入了兴国剪裁的队伍吧?

然而裁来到底是干啥用呢?半作障泥半作帆。障泥:据百度是“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帆当然大家知道是什么东西。但貌似这些地方都不需要甚至不应该使用“宫锦”这么高级的物料吧?一句以蔽之就是极尽浪费之能事,把大量民脂民膏消耗在毫无价值的地方——不要说共同富裕了,连物尽其用都做不到!

既如此,就算我们领略了他的一番宏图大略,也不大会觉得他死得有半点冤屈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